一、麻疹是怎么回事?
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,四季均可发病,以冬末春初为多见,以发热、流涕、咳嗽、眼结膜充血,口腔粘膜柯氏斑及皮肤出现红色斑丘疹为主要临床表现。易感者感染麻疹病毒后约有90%左右发病,若无肺炎、喉炎、脑炎等严重并发症者,预后良好。患病后获得的持久免疫力,多数人可终身免疫。
二、麻疹是怎样传染的?
麻疹是由麻疹患者在传染期内通过空气飞沫播散,传染给易感者。经多年研究,目前认为麻疹患者是本病唯一的传染源。发病前1-2天至出疹后5天内均有传染性,尤其是潜伏期末期和出疹早期的传染性最强,退疹期已基本无传染性。当患者打喷嚏、咳嗽、说话时,病毒即随同呼吸道分泌物的飞沫或小滴而被喷出,随着空气的流动迅速播散开来,如果易感者吸入了这种带有麻疹病毒的空气,即可被传染。
三、典型麻疹的临床表现?
未接种过麻疹或第一次接种麻疹疫苗未成功的人患麻疹时,几乎全部表现为典型的临床症状,麻疹潜伏期约10天,本病过程常表现为3个时期。
1、出疹前期:一般3-5天。主要表现为上呼吸道炎症,发热多在38-39度,同时伴结膜充血、畏光、流泪、打喷嚏及咳嗽等上呼吸道症状。精神差、食欲减退、患者易烦躁、少数有呕吐或腹泻。发热后2-3天,两侧颊粘膜上可见0.5—1毫米的小白点,周围有毛细血管扩张引起的红晕,称麻疹粘膜斑,又称柯氏斑。
2、出疹期:发热3-4天后,开始出现皮疹。首先耳后发际,继之面颈部也有,再向躯干及四肢扩张,最后达手足心。皮疹初为淡红色斑丘疹,压之褪色,直径约2—5毫米,大小不等,开始散在皮疹多,融合者少,逐渐互相融合不规则的片状,颜色也越来越深。此期体温可达40度以上,持续数天,全身中毒症状更重,精神萎靡,终天昏睡,不思饮食,干咳声嘶。
3、恢复期:皮疹出齐出透后,体温开始下降,1-2天即降至正常,全身情况也随之改善。皮疹在退热后2-3天消退,留浅褐色斑痕或同时伴有少量糠麸样脱屑,经1-2周开始完全消失。褪疹时的顺序同出疹,自上而下,自中心向末梢。
四、得了麻疹怎么办?
麻疹是病毒引起的疾病,目前尚未发现有直接杀死麻疹病毒的特效药。患麻疹时,需要精心护理,防止并发症,并加强支持疗法。具体应注意以下几点:
1、呼吸道隔离至出疹后5天,并发肺炎者延长至疹后10天。
2、前驱期及出疹期高热时,不宜采用冷敷或较强烈的退热剂,以防疹子出不透。发热过高可冷敷头部或必要时用少量退热剂,切忌大量发汗与急速降温。
3、患者应卧床休息,室内保持清洁、温暖、空气新鲜,切勿关闭窗户,光线不宜过强。保持口、鼻、眼的清洁,可用4%硼酸溶液或生理盐水冲洗。宜多饮水,给易消化饮食。
五、怎样预防麻疹?
1、应采取以预防接种疫苗为主的综合性预防措施,并做到对麻疹患者的早期诊断,早期隔离治疗;
2、管理好传染源,麻疹患者是本病唯一传染源,对麻疹患者设立隔离病室,对接触者隔离3周;
3、切断传播途径:如患者住过的房间应开窗通风半小时,医务人员需洗手,更换外衣或在室外间隔至少20分钟后再接触易感者;
4、保护易感人群:
自动免疫,易感者都应接种麻疹减毒活疫苗。初种年龄不宜小于8个月,接种麻疹减毒活疫苗后,一般反应轻微,约5-15%接种者接种后出现低热或个别出现较高热,1-2天即退。
被动免疫:年幼、体弱患病的易感者接触麻疹后,可采用被动免疫,使不发生麻疹或减轻症状。常用人血免疫球蛋白、胎盘丙种球蛋白肌肉注射。接触麻疹患者后5天内注射,可预防发病,接触后5-9天注射可减轻症状,被动免疫只能维持3-8周。
上一条:传染病防治宣传第五期—防蚊灭蚊 下一条:传染病宣传第三期—水痘的防治
【关闭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