健康咨询

当前位置: 首页 >> 新闻动态 >> 健康咨询 >> 正文

冬季养生保健第二篇

发布日期:2018-01-11    作者:     来源:     点击:

中医认为冬季是匿藏精气的时节,冬令进补以立冬后至立春前这段期间最为适宜。冬季养生主要指通过饮食、睡眠、运动、药物等手段,达到保养精气、强身健体、延年益寿的目的。那么冬季如何做好养生呢 这里为您介绍一些冬季养生的保健知识,冬季养生保健的方法有:精神养生、饮食养生和起居养生。

一、冬季的精神养生原则

宁静为本,保养精神。冬季要以安定清静为根本,以保持精神上的愉快和情绪上的稳定。《黄帝内经》中“使志若伏若匿,若有私意,若已有得”的意思是说,在冬季应避免各种不良情绪的干扰和刺激,让心情始终处于淡泊宁静的状态,尽量做到含而不露,秘而不宣,使心神安静自如,让自己的内心世界充满乐观喜悦的情绪。

二、冬季的饮食养生原则

1、补肾填精,宜为温补。传统医学认为冬季天气寒,寒邪易伤肾阳,宜食温性食物,以食物热气治寒。所以,冬季养生调养摄取食物当以补肾温阳、培本固元、强身健体为首要原则。冬季调养摄取的食物宜温性,忌寒凉。常以鹿肉、狗肉、羊肉、麻雀、韭菜、虾仁、栗子、胡桃仁等温补肾阳,以海参、鲍鱼、龟肉、甲鱼、黑豆、黑枣、芝麻等填精补髓。从现代营养学的观点,冬季温补类的食品含热量较高,营养丰富,滋养作用强,有极为丰富的蛋白、脂肪、糖、矿物质等。

2、持续进补,宜适量适度。针对自身体质类型辩证施用,在冬季可对证进补,能增强体质、促进健康。正常体质的人群可选择抗衰老、强身健体的膳方,坚持冬季养生进补,即补充足够营养,又保护人体阳气。但要注意,腻滞厚味的滋补的物品不宜过量,免得伤及脾胃反而效果不佳,伤害健康。

3、温补有讲究。仅适用于体质阳虚或寒、湿等病理变化的人群,不适宜体质阴虚火旺和实热征候的人们,若有大热、大渴、便秘、五心烦热等症状者,如患有急性疾病患者,进补应暂停,待病情稳定且辩证后才可予以继续进补。

4、滋润防燥。冬天虽然清爽,但是过于干燥了,难免会唇干舌燥。干燥的冬天又特别容易引起咳嗽,而这类咳嗽大多为燥咳,治疗方法以润为主,以防干燥。如煲川贝炖苹果、冰糖雪梨、红萝卜马蹄汤等润肺止咳。

5、注重食补巧用补品。为了增强体质,许多人往往习惯于在冬令服用些补品。人参、鹿茸、阿胶、黄芪之类,固然对人体各有益处,但如果服用不当,常常会带来一些副作用,而适当地进行食补,经济又没副作用之虑。所以,冬令进补养生,应遵循“药补不如食补”的原则。

6、忌食寒凉性食物。如海蜇、田螺、螺蛳、蛤蜊、蟹、青蛙肉、水蛇、蚌肉、黑鱼、鸭蛋、鹅肉、兔肉、海带西瓜冬瓜等。

三、冬季的起居养生原则

在冬季,早睡晚起,避寒保暖。最好等待阳光出来才外出活动,同时穿衣要保暖,防止阳气过度的消耗。除了保证夜间睡眠,午饭后可适当打个盹,适当地增加睡眠时间,但要避免睡时着凉,防风防寒。

室温应保持恒定,如果室温过低,人感觉冷,则容易伤人体阳气;温度过高则室内外温差大,外出活动易外感风寒。所以,室温应保持在18度-22度之间为好,室内还要保持一定的湿度,可使用加湿器。

天气寒冷,很多人不愿意开窗开门,在空调房间内,往往长时间处于封闭状态,空气流通不良。同时,室内外温差较大,还易造成流感等呼吸道疾病的感染。因此,需要定期开窗通风,保持室内空气流通,减少细菌的滋生。

我国传统医学理论非常重视阳光对人体健康的作用,认为晒太阳能提升人体的阳气,特别是冬季,大自然处于“阴盛阳衰”的状态,人也应顺应自然,冬天常晒太阳,起到壮人阳气、温通经脉的作用,有利于人体阳气的潜藏和阴精的积蓄,使人体达到“阴平阳秘,精神乃治”的健康状态。

上一条:传染病防治宣传第一期—如何科学防范流感 下一条:冬季养生保健第一篇

关闭